吉虎投资:期货对冲套利与中性混合策略
2017-07-28 16:41 来源:未知 作者:未知 点击:次
【公司简介】
上海吉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于2010 年2 月,注册资金为五千万元。吉虎投资是一家国内合资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,直属于中国企业500强青山控股集团。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,资产管理,投资管理咨询,资产管理咨询,商务咨询。同时也是大型的大宗商品投资机构及现货贸易商。公司规范诚信,风控严格,形象健康、信誉良好。
【人物简介】
严亦强,董事总经理,英国金融管理学硕士并拥有英国证券监管局FSA 交易牌照及英国Lloyds 交易牌照;历任美国英国SEMPRA 商品能源集团,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,及日本三菱商品期货集团的大中华区总监,对全球大宗商品有近15 年的丰富交易管理经验。
【产品业绩】

期货资管网:请介绍吉虎投资的基本情况?
严亦强:我们是直属于中国企业500强的青山控股集团,青山钢铁集团是世界和中国目前最大的不锈钢生产机构,也是中国镍铁产量全国前列,我们吉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它的控股子公司。我自己是做CTA出身的,已经做了差不多二十年了,我们公司是我回国后2010年成立的,一开始都是自有资金在做,去年年底真正的开始走出去,发行了第一支5000万规模的结构化产品,由我们自己做劣后。第二期5000万是今年5月份开始交易的,这个劣后就开始有客户的资金参与认购了,接下来我们马上也准备发行其他几个产品。
期货资管网:请介绍吉虎的投资风格?
我这边的整个团队目前大概是十几个人的CTA团队和十个人左右的证券团队,虽然业绩算不上特别领先,但至少是中等偏上。我们的整个投资风格是稳健型,不是激进型,所以我们已经发行的两期产品的回撤都只有1%点几,这是因为我们把CTA策略和中性策略混合在一起,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既可以做CTA策略,也可以做市场中性策略。
如果现在中性策略做不了,还有20%的敞口,那我就用这个敞口来做滚动交易。由于现在国家限制股指交易,然后贴水这么大没法做对冲,但是我认为一旦恢复起来我们肯定是最快的。我们也是用多因子选股选一篮子股票,来进行选单边的操作和择时。
期货的CTA策略主要是什么模式?
期货的CTA策略我们现在主要是套利和对冲的模式,单边做的很少。我们的板块研究分得很细,黑色、化工、能源、农产品、贵金属等,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研究人员和策略人员。我们是集体研究的,不是说每个人负责一个账户,所有的策略我们共同来决策,研究员提供研究的思路和策略,然后策略员统一来商量和制定,下单员四五个人是完全独立的。
套利和对冲有什么很明显的区别吗?
对冲我们更多的是多空对冲和强弱对冲,主要是跨板块的。套利是在同一个板块里面做,主要做基差、跨月、跨市这些策略,跨板块的套利做得比较少。
对冲和套利这两个策略在头寸的比例上怎么分布?
现在套利的机会变得很少,如果机会出来了,量就做得大一点。我们现在都是用亏损度来倒推头寸情况,如果认为套利的亏损概率没有像单边那么大,那你头寸可以做大一些;如果多空对冲这块风险大,那头寸就要减小。
目前产品回撤1%左右,在策略上如何做到?
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我们回撤小?就是我开始建仓的资金很少,比如说5000万我刚开始可能就拿500万或1000万做,挣到安全垫后再一点点地放大。我们的理念是要把规模做大,就要把回撤做得小一点。我们整个商品的池子因为是多策略混合的,所以波动会很小,虽然产品整体收益率会偏低,但整个净值是相对稳定的,比如说我有十几个对冲策略混在一起,那么整个收益虽然相对少一点,但是很稳健。
你们商品研究员有多少个人?研究员和做策略的是分开的吗?
我们现在十二个人左右当中,研究员和做策略的大概各一半。研究员和做策略的理论上是分开的,为什么呢?因为研究员是相对中性的,如果让他做个多头或空头,那么他就往某个方向上去想了。所以我尽量保持他们的纯洁,但是我还是让他们提策略,最终做或者不做由策略员来决定,做好了他们都有贡献。我的激励机制里面,也有一块奖励是给研究团队的。
研究员是不直接参与交易的,但是研究员未来可以慢慢升级为策略员,比如说他慢慢成长起来,就可以逐渐往策略方面转。那么他的工作有两种,其中一种就是兼做一些研究工作,现在规模还不大,我就没必要再去招一批人,他在做策略的同时还是把数据库给建立起来了,之前该做的还是照做,但其实他已经升级为策略员了。
您这边的研究员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特点?您对他们的工作背景和学历有什么要求吗?
我们一般都是看基本面,技术面看得很少,还是从供需平衡、内外价差这些实际的基本面角度都出发,除此之外调研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。
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,大部分人都是2010年跟着我过来的,刚开始就只有我一个人,到现在为止有些人已经跟了我们五年了。我不是很关心学历,就算是小学毕业都无所谓,我没有把这个看得很重,学历越高人的情绪就会很大,我觉得做投资学历跟能力不是必然相关的。
两年以前我花了很多本钱去做量化团队,招的人都是年薪近百万的,但是他自己也要做,他不会去跟你交流的,而且他做什么你也不懂,你只能每天看报表。那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,一种是他做好了会自己创业或者跟你谈条件,第二种就是他做不好,结果吃亏的还是你。
另外一方面,这个市场有很多的人才,可能他之前确实很优秀,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,他还是不是优秀呢?这个就不一定了。你一定要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认证以后,才能使用他们进行一些判断,因为亏的都是我们的,所以能留到今天的都是很不错的。
您个人在交易上熟悉的板块和品种是什么?你之前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主要是负责什么工作呢?
我自己主要是在金属方面,但是我现在什么都看,比如说白糖、农产品等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我就是做交易出身,开始用很少的资金,比如说盈亏200万美金之内,后来慢慢变成1000万美金,最后到了5000万美金,我们的对手盘有可能是来自中国的,我就差没下到那个交易池子里面去。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盘,很多都是比较粗犷的,都是电话交易。